热门排行
-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发布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最新精神
- 2019年度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抽查正式启动
- 2015诚信广东峰会暨宣贯国家标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大会在广州开幕
- 俄远东大洪灾致黑龙江水位上涨 或改变中俄边界
- 教育部: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 在校生2.82亿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发布日期: 2018-05-31 来源: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8
- 不同行业复工复产难症结在哪?李克强开会逐一解“结”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推动制造业和流通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积极有序复工复产的措施等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到广东调研市场监管工作
-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线调查
您是如何了解到本官方网站的?
制造业加速向服务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1-06-09 查看次数:267
制造业加速向服务化转型
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中11个指南之一,将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
《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其中,服务化意味着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即微笑曲线的两端,服务化与高端化属于升级,绿色化、智能化属于转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服务型制造是二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因此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二产、做强三产都很重要。这种融合强调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既要发展基于制造的服务,也要发展面向服务的制造;既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也要实现价值链整体提升。
服务型制造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化、绿色化、向服务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当前,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推动了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加速了这一趋势。发展服务型制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相对滞后。”左世全分析说,目前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到10%,而发达国家超过30%,个别领先企业如美国GE公司高达70%。因为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加工组装为主,是通过大量引进先进制造装备和生产线来生产产品。目前,创新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等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尽管近年来围绕智能制造兴起了一批系统集成商,但尚未发育成为像西门子、GE一样的龙头企业。
《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这一格局意味着创新设计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协同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网络化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展。具体来看有一系列量化指标,包括要培育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示范企业;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
其中,有一个对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量化指标,即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对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按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创新调查》报告显示,78%调查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0%,只有6%的调查企业占比超过20%。德勤调查了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企业,2010年服务收入平均比重约为26%。综合相关调研成果,《行动指南》把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设定在30%左右是完全可行的,也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行动指南》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在资源利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环节全面优化升级。而政府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四项行动提升价值链
《行动指南》以价值链为主线,针对服务型制造对价值链前、中、后各环节的提升作用,提出了四项行动。其中,设计服务提升行动聚焦前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制造效能提升行动聚焦中端的制造环节,客户价值提升行动聚焦后端的营销和售后等环节,服务模式创新行动则是一项开放式的行动,着力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其核心生产要素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整合金融、人才和技术资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
根据四项行动,《行动指南》还提出了十项任务,前九项也被视作是当前鼓励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确定的十项任务,有的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有望在三年内实现一定突破,比如创新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有的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一定会蓬勃发展,比如信息增值服务、云制造服务等。
以定制化服务为例,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备制造类企业中也开展了一些尝试,但仍需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左世全建议,发展服务型制造,一要注重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资产(装备)远程运营维护、预测性维修等方面加快布局发展,这也是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着力点;二要树立产品即服务的发展理念,立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拓展服务链条;三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工程总包、方案设计、融资租赁等服务业发展。
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体系中11个指南之一,将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
《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其中,服务化意味着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即微笑曲线的两端,服务化与高端化属于升级,绿色化、智能化属于转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服务型制造是二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因此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二产、做强三产都很重要。这种融合强调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既要发展基于制造的服务,也要发展面向服务的制造;既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也要实现价值链整体提升。
服务型制造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化、绿色化、向服务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当前,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推动了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加速了这一趋势。发展服务型制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相对滞后。”左世全分析说,目前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到10%,而发达国家超过30%,个别领先企业如美国GE公司高达70%。因为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加工组装为主,是通过大量引进先进制造装备和生产线来生产产品。目前,创新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等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尽管近年来围绕智能制造兴起了一批系统集成商,但尚未发育成为像西门子、GE一样的龙头企业。
《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这一格局意味着创新设计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协同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网络化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展。具体来看有一系列量化指标,包括要培育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示范企业;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
其中,有一个对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量化指标,即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对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按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创新调查》报告显示,78%调查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0%,只有6%的调查企业占比超过20%。德勤调查了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企业,2010年服务收入平均比重约为26%。综合相关调研成果,《行动指南》把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设定在30%左右是完全可行的,也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行动指南》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在资源利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环节全面优化升级。而政府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四项行动提升价值链
《行动指南》以价值链为主线,针对服务型制造对价值链前、中、后各环节的提升作用,提出了四项行动。其中,设计服务提升行动聚焦前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制造效能提升行动聚焦中端的制造环节,客户价值提升行动聚焦后端的营销和售后等环节,服务模式创新行动则是一项开放式的行动,着力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其核心生产要素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整合金融、人才和技术资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
根据四项行动,《行动指南》还提出了十项任务,前九项也被视作是当前鼓励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确定的十项任务,有的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有望在三年内实现一定突破,比如创新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有的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一定会蓬勃发展,比如信息增值服务、云制造服务等。
以定制化服务为例,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备制造类企业中也开展了一些尝试,但仍需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左世全建议,发展服务型制造,一要注重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资产(装备)远程运营维护、预测性维修等方面加快布局发展,这也是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着力点;二要树立产品即服务的发展理念,立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拓展服务链条;三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工程总包、方案设计、融资租赁等服务业发展。